流量的攻与防

2016年6月6日 网络营销 浏览 4,176 抢沙发 A+

流量的攻与防

前言:

流量的旅行之路 发布后,有的读者觉得收获很大,也有的读者觉得写得不够好,当然,排榜这事怪我,但关于内容,我必须说句公道话,并不是每个创业者都善于表达,特别是闷声发财的那批人。

流量套利这个群体,我十几年就有了解,认识其中不少人,也大概知道他们的玩法和思维方式,当然,只限于大概,其内核的操作技巧和秘笈,我接触这么久,也不敢说自己弄明白了。这些信息其实并不是多么高深的难度,但是在这个群体里,基本都是概不外传的,即便在我的公众号里,也不例外。

海军是流量套利群体里难得出来写一些东西的人,我希望读者能对这个模式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很抱歉,如果您想复制人家的路线,这个真不现实。所以,如果您觉得内容不满意,第一,人家真不是专业的写作者;第二,人家真不会把家底露给你。 对此,我希望读者能够谅解。

其实除了专职做公众号和营销的那批创业公司,绝大部分创业者都不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写文章,写公众号上,你遇到一个写公众号特别努力,而又不是专职做营销的,通常不能说是成功的创业者。恩,比如我这样的。

以下是正文,为便于阅读,经由作者同意,做部分文字调整与修改。

正文:

作为流量平台,就是获取有效的流量,从而更好地将流量卖给客户。而作为站长、应用软件和APP在将流量卖给流量平台的时候,来获取更多的收益。

一、流量的攻

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作为渠道的站长和开发者,想了很多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站点浏览量。

相互导量,无论是在站长时期,还是APP时期,这个模式一直存在着。网站时期,站长之间,可以在自己的站点内切入对方站点广告页面(用IFRAME方式),后来各大流量平台禁止站长将广告切入iframe页面。(附注:其实最早并不是iframe,而是通过js嵌入交换代码,从1999年太极链开始文本广告交换曾经在站长中风靡一时,但随着搜索引擎的崛起,这个模式已经彻底衰落。iframe的优势在于,对站长而言,比js更安全一些,更可控一些。但是对广告主而言,用iframe投放广告,无法监控其访问页面来源,因此无法有效甄别作弊,这也是各大流量平台禁止iframe广告的主要原因)。

购买垃圾流量,以次充好。比如自己的站点流量日UV不到1000,如何提升到日UV1万呢,可以购买垃圾流量,如弹窗类的流量,以及机刷流量。通过这种廉价的方式获取流量,然后赚取流量平台差价。但也有人通过这个方式,做正规生意。一些广告代理商,会自己做一个页面,在页面上接一些高单价的广告订单,通过流量平台购买流量,如果购买的流量成本小于广告收益,代理商会加大采购力度。所以在流量这条产业链,每个环节都涉及到流量交易,不同的人,用相同的方式,所产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一个是东躲西藏的赚钱,一个是站着就把钱赚了。(附注,垃圾流量并非完全都是垃圾,只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因为转化率实在太低,而且用户价值不高,但是我们复盘淘宝大战易趣的经典战役,淘宝是靠广告联盟全世界刷弹窗赢了垄断门户广告位的ebay。弹窗流量,坦白说,不是最垃圾的,最垃圾的是诱导流量。)

流量劫持,这种事属于技术流派的。当然在给内,运营商流量劫持,浏览器流量劫持,DNS劫持,网站劫持,恶意软件,插件,病毒,木马,视频等都可以劫获流量。通过这个方式,流量劫持者可以将大量的流量卖给流量平台,当然也可以将流量用来自己推广。(附注,通常,比较公认的是,3721是流量劫持鼻祖,后来成为国产标配,你已经不能说哪个公司搞劫持了,我们每个访问随时都可能被劫持。这里的分类不是很准确,从劫持发生点来说,包括路由网关劫持,浏览器地址栏劫持,操作系统劫持,dns劫持;从劫持的操作者,包括木马恶意软件的劫持,运营商劫持,第三方工具软件或插件劫持,比如百度全家桶或360浏览器。对用户体验而言,我们有些劫持早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可以认为包括是无显著恶意的广告转化劫持,比如404跳转到搜索结果页;广告强插劫持,电信运营商最爱干;显著恶意的劫持,常见是木马劫持到钓鱼网站,以及ARP欺骗这样的;以及因为敏感信息的政府劫持,这个就不能展开了。话说劫持单独写文章都可以写很多篇。)

EDM邮件流量:早期社交网络信息公开的时候,邮件是很容易被获取到的。一些渠道,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到大量的用户邮件。早期,我通过QQ城市、爱好,获取到非常多精准用户邮箱,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给用户推送广告。在这方面,俄罗斯人非常厉害,他们的邮件群发技术在全球遥遥领先。全球垃圾邮件,有三分之二是俄罗斯人发出去的。当然在这个生态里面还存在反垃圾邮件系统。这个攻和防,从邮件普及的那一年开始到现在还在继续着。但我要说,这里还有一个神秘的全体,在EDM,玩的风生水起,同时极为低调。他们已经将邮件列表和用户,建立一个潘大数据,针对每个用户通过邮件广告所产生的效果反馈,而制定了智能邮件群发系统。首先是和用户建立信任,不是一开始发邮件,然后通过邮件一遍又一遍的清洗,筛选出不同用户的属性和喜好,比如筛选出一个女性用户,喜欢某类化妆品,那系统会定期给用户的广告,对用户来说更像有用的信息,所以用户会进行订阅。

各种营销工具,基于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社交网络,必然会依附大量的营销工具。这些工具可以说是蚕食社交网络的广告份额,所以各个社交平台都会严厉打击。比如早期的微信多开,微博机器人,FACEBOOK的账号多开,和批量加好友等,这类工具。这个也是一个攻与防的较量。从营销基于社交网络开始的那一天起,就长期存在着。(附注,典型案例,腾讯前段时间把一个做微信营销的平台给告到法院,开发者被抓了。但这样的平台依然存在,美女头像,大量的自动变换地址,加附近好友,群发广告)

各个行业论坛,搜索引擎,也存在合作营销工具。而这些营销工具的目的性就更强。比如针对淘宝卖家,阿里妈妈,比如针对谷歌百度搜索企业商家信息,群发商业邮件等。国内早期有几家知名的厂商,都是靠这种服务做起来的,有非常多的人购买过这个服务。(附注,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将相关公司名称隐藏。)

通过利益链分销,获取流量,去年的三级分销火得一塌糊涂,一份山西红枣,在深圳一个微信公众号上,一个月销售了40万份。传销模式,获取流量的成本和以往获取流量成本方式有了不一样的模式,那就是以利益驱使的社交网络传播。后期又出现了云在指尖等多级分销模式。今年的一元夺宝,也是获取通过社交网络去获取流量。而玩转这些流量的,正是当下红火的微商团队。(附注,勘误,微商与传销有相似之处,但不能说微商是传销,但利益链绑定这种模式确实今年特别火,这个领域惊人案例非常多,有知道的读者烦请爆料)

通过网红获取流量:除了日前papi酱吸引众多粉丝外,其实游戏直播,淘女郎等都是非常早进行流量变现的。成为网红,意味着大批的粉丝,流量价值也就提升。所以网红也是蛮拼的。这里再举一个例子,Michelle Phan在YouTube上教人化妆,成为网红后自己成立一家化妆品公司,2015年营业额8000多万美金。估值5个亿美金。

诱导流量:激励流量应该是一种诱导,你下载后获得积分,这是常见的移动激励流量;障碍模式,很多年前下载站最常见的一种模式,你点两条广告,会出现原始下载链接。 除此之外,还有欺诈模式,警告,你的电脑中毒了,请立即查杀,你一点,下载一个奇怪的软件。

二、流量的防

对于流量平台来说,能带来价值的流量才是他们所需要的。而前面讲到的,有一些是没有给流量平台带来真正价值的。

1. 针对站点的机刷流量,其实给流量平台带来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很简单的例子,作为流量平台的广告主,如果购买的都是机器流量,和无效流量。广告主不会进行第二次消费的。但目前流量平台依然存在这个问题,虽然已经通过技术手段来识别,但流量平台会控制这个度,以达到广告主的满意,同时又伤及渠道。

流量平台的识别方式:

IP判断,如果是IP来自机房,VPN等,进行统计。

浏览器分布:正常流量的浏览器分布和流量是成一些规律性比例的。当由于机器刷流量,会导致某个浏览器的分布不平衡。

每分钟停留时长。正常用户浏览时长也成规律性比例。但机刷流量,会导致用户停留某个时段异常一致。

点击占比:各浏览器的广告点击占比。当点击占比异常,视为作弊。

无曝光点击:当某个广告位点击了,但无对应广告展示,视为作弊。

异常来源:曝光和点击的refer页面和实际广告展示页面的不一致。视为作弊。

时区判断:浏览器的时区和IP时区不对应。视为作弊。

语言判断:浏览器语言和IP所对应的语言不对应。视为作弊。

(附注:反作弊流量最核心一个思想是正常流量在一些常见维度上符合一些统计规律,一旦严重偏离统计规律,通常作弊的可能性很大,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统计规律实际上只是事后才能判别,也就是很难在流量发生的时候进行清理和过滤。而且一些特殊工具,特殊人群的推广途径,往往也存在不符合统计规律但是并非作弊的特例。

2. 反垃圾邮件

这里去谈这个,好像有些过头了。因为这个是邮件服务商每年花重金在研究的东西。这里就不细谈了。

3. 针对APP推广,如何判断假量方式

很多APP应用开发者,游戏商通过渠道推广APP的时候,会遇到假量问题。经常因为假量开撕。所以识别假量也非常重要。(附注:游戏厂商和渠道一边可能会扣量,另一边会刷假量,各种撕逼故事。)

首先要知道假量是怎么产生的,才可以去做对应的识别。除了通过第一种方式,机刷之外,还有积分墙激励方式去安装。

这里我们针对机器刷量,来做识别。一般广告主会在自己的APP里面加追踪SDK,如appsflyer。appsflyer统计每个渠道的转化情况,以及来源信息。

1.机刷用户,由于条件限制,无法购买大量IP,所以会购买VPN,来实现多IP下载。

2.机刷用户,如果是非人工方式,使用机型和浏览器(针对Android用户),是一样的,所以识别用户的真假,可以从浏览器信息和IP信息去判断安装用户之前的流量真假性,去推断。

(附注:依然是某个维度的统计规律偏离正常值)

总结

在流量的生态链里,贩卖流量者往往擅长各种途径是增加流量,其中不乏很多很黄很暴力的手段,而流量购买者一方面希望拓宽流量来源,获得更广泛的用户从而构建其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和各种刷量的手段斗智斗勇;此外也不乏一些流量购买者通过扣量,赖帐等方式来减少成本,获得额外收益。

以上文字,仅为相关科普,让更多人了解这一领域,如您有其他猛料,也请爆料或批判。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